
□大河网评论员 麻文静配资网站炒股
11月5日,2025年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在洛阳举行,会上出现了让人动容的一幕:牡丹文学杂志主编当场向刘诗利发出投稿邀请。刘诗利是河南濮阳人,在今夏的陈行甲新书分享会上,他衣着朴素,拎着大包小包,听得特别认真,这一画面被人拍下发到网上,这个爱读书的河南人迅速走红。

刘诗利在2025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上分享自己的故事。
流水线文学、农民工文学、工厂文学……近年来,互联网上不乏普通人因读书而走红网络的故事范本——“外卖诗人”王计兵曾写下“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 用双脚锤击大地 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”;“矿工诗人”陈年喜写出“我微小的亲人远在商山脚下 我的中年裁下多少 他们的晚年就能延长多少”;农村妇女刘小样则用文字发出“我宁愿痛苦 不要麻木”的呐喊。
他们的走红故事,不能简单归因于“底层身份”与“爱读书”的反差感,网友们一次次为之动容的,是一种从平凡生活中迸发出的生命力,不甘麻木、昂扬向上。就像陈年喜在一次演讲中所说的——“我写,是因为我有话要说”。
从陈年喜到刘诗利,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: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在为生计奔波,读书只能在生活的缝隙里进行。因此有人说“痛苦是文学的源泉”,但笔者认为真正让文学熠熠生辉的并非痛苦本身,而是写作者们只要拿起笔,就永远有对抗现实的精神力量。
在当下快节奏的时代,“文科无用”“读书无用”等论调一度盛行,这些论调鼓吹只有能快速获利的道路才是正确的道路。但“刘诗利们”的故事让我们看到,读书仍然是社会崇尚的主流,是人们在平凡现实中不断接近理想主义的方法,是传播社会文明风尚的助推器。
刘诗利的故事引起了太多人的共鸣,当他站在舞台聚光灯下,讲的便不只是自己的故事,而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平凡而珍贵的生活缩影。
流量会退场,舞台上的人来来去去,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对读书的热爱。下一次,我们或许可以不必过于强调“农民工”等标签配资网站炒股,就像他们读书的时候,一定也忘记了自己的身份。
佳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